防雷科技成果獲國際大電網標準立項
發布時間:2019-12-29 20:20 分類:行業新聞
2019年10月22日,國際大電網會議(CIGRE)法國總部以及上海第 83 屆IEC 大會現場傳來消息,由國家電網公司主導,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和國網蘇州供電公司承擔的 " 動態防雷 " 科技成果獲國際大電網標準工作立項。這標志著我國首次立項承擔 " 動態防雷 " 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。
可能有朋友要問了
這“動態防雷”究竟是啥技術?
國際標準立項又是什么意思呢?
今天小編帶你來研究研究
這個“動態防雷”國際標準立項
獲國際標準立項很厲害嗎?
毫不客氣地說
主導制訂一項國際標準
等同于在這一領域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
那么這個“動態防雷”技術到底是個啥呢?
難不成是裝了輪子的避雷針?
哪兒有雷去哪里?
在我國,一次雷暴往往可導致一個地區級電網跳閘100條/次以上,波及大量電力用戶,從而對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負面影響。
以避雷針、避雷線為代表的常規防雷手段雖然能使雷害最小化,但面對數以千萬計的設備,卻不能完全消除雷害
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
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遠距離電能輸送導致電網防雷的難度越來越大,促使人們研究更先進的防雷手段。
動態防雷技術的核心思想是通過預測未發生的雷電,實時調整電網的運行結構,將電能的流向主動 “繞開 ” 雷擊區。將雷電 “ 繞開 ” 設備,變成設備 “ 繞開 ” 雷電,這將極大提高極端災害天氣下電網的實時安全防控水平。
舉個例子,現在有兩條線路分別承擔50%的電力輸送任務。此時線路A處在未來半小時內有99%的概率會出現雷擊,而線路B頭頂上則晴空萬里。
這時“動態防雷”系統就會改變電網的運行結構,將更多的負荷轉移到線路B上,并且動態控制線路A連接的支撐節點(發電站、變電站等電源),隨時準備給線路A所覆蓋的區域提供電源支持。
2016年10月,國網江蘇電力動態防雷科技成果通過葡萄牙第33屆國際防雷大會國際頂級專家鑒定,結論一致認為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
2017年5月,世界首套地區級“智能電網動態防雷系統”在江蘇蘇州投入運行,性能指標全面領先,在世界上首次系統化地實現了電網的動態防雷。
2017年10月,國網江蘇電力動態防雷成果在IEEE第14屆國際防雷專題大會,獲得我國歷史首個“國際防雷科學技術成就獎”。
2018年8月,國網江蘇電力在法國成功申辦國際大電網(CIGRE)雷電會議,將世界最大的電力系統雷電會議首次引入國內。
2019年10月22日,由國家電網公司主導,國網江蘇電力和國網蘇州供電公司承擔的“動態防雷”科技成果獲國際大電網標準工作立項。
上一篇:浪涌保護器各種參數的含義
下一篇:防雷接地施工的8個要點